-
-
-
- S 樓群設定
- S 繪圖參數 [RC梁]
- S 設計參數-全棟 [RC梁]
- S 設計參數-各樓層[RC梁]
- M1 設編號(群組名稱)-手動 [RC梁]
- M2 設編號(群組名稱)-自動 [RC梁]
- M3 設定繪圖標記 [RC梁]
- M4 全棟計算 [RC梁]
- M5 新增配筋圖 [RC梁]
- M6 輸出配筋圖-DWG [RC梁]
- M7 輸出配筋圖-其他格式-3 輸出梁表 [RC梁]
- R 設計配筋跨-1(單梁設計) [RC梁]
- R 更改配筋-1 [RC梁]
- R 更多> 更改配筋-3腰筋(連續修改) [RC梁]
- R 更多> 清空設計資料 [RC梁]
- 1 圖紙編輯 [RC梁]
- E 手動排版 [RC梁]
- E 新增連續梁 [RC梁]
- E 複製連續梁 [RC梁]
- E 複製配筋量-依樓群 [RC梁]
- E 匯入配筋檔 [RC梁]
- A 檢視桿件內力
- A 輔助項目> 矩形斷面分析 [RC梁]
- A 輔助項目> 矩形斷面設計 [RC梁]
- Show all articles ( 9 ) Collapse Articles
-
- Articles coming soon
-
1 設計參數 [層剪力]
操作步驟
改變參數,將影響計算結果。
※注意:
- 若參數錯誤,會導致系統警告或計算錯誤
- 增加梁配筋量,會提高上下層之層剪力
- 增加底層柱配筋量,會提高該層之層剪力
參數列表
參數名稱 | 說明 |
1.1 演算法 | 下拉選單指定演算方法
|
1.2 T型梁負彎矩效應放大係數 |
|
1.3 柱塑鉸端 | |
柱塑鉸端的彎矩算法 | 下拉選單指定算法
|
組合載重 | ※僅使用 1. 塑性彎矩 才有影響 |
1.00 x | 下拉選單指定載重
|
0.50 x | 下拉選單指定載重
|
0.00 x | 下拉選單指定載重
|
柱塑鉸端彎矩之放大倍數 |
|
柱是否折減 | □ 自行勾選 由於以實配鋼筋量計算 Mp理論上不需折減 PM-Curve ※此參數僅影響 1. 塑性彎矩 3. 塑性彎矩 |
1.4 塑性彎矩分配方法 | 下拉選單指定分配方法
|
彎矩分配比例上限 |
避免極端彎矩,如2F柱頂彎矩很小,造成3F住底分配很多
|
彎矩分配比例下限 |
避免極端彎矩
|
※補充說明
1. 組合載重係數可按滑鼠右鍵自行更改
參數名稱 | 說明 |
2.1 X向 | |
內力檔 |
|
基本載重 |
|
2.2 X向 |
|
內力檔 |
|
基本載重 |
參數名稱 | 說明 |
3.1 梁 fy 放大係數 |
|
3.2 柱 fy 放大係數 |
|
3.3 梁彎矩折減係數 |
|
3.4 PMM Curve點數 | PMM Curve 之資料精度,與柱端發生塑鉸時之iteration速度有關
|
3.5 最大有效夾角 | 當構架方向與側推方向夾角大於此值,不計算該構架
|
3.6 桿件無配筋,仍繼續計算 |
|
EI/L 法之基本假設與考慮狀況
依據上下柱之EI/L分配彎矩
- 柱斷面可為圓形、矩形
- 側推方向可為+X,-X,+Y,-Y
- 斜構架依其方向計算後,再取其投影分量
- 材料為彈塑性特性,並假設桿件有足夠的塑性變形能力,使得各構材在塑性時剪力有疊加可能
- 各架構可獨立分開為X、Y向之平面構架
- 忽略各構架上、下層之影響,故各層可作獨立強度計算
- 層剪力計算時忽略質心、剛心所引起之扭力
- 除以下情形地面層柱底端會發生塑性鉸外,假設上部結構之塑鉸發生於節點之梁端,而非柱端
- joint僅有下柱時,該柱J端彎矩=梁塑性彎矩與柱塑性彎矩之較小值,即塑鉸可能在梁端或柱J端
- joint僅有上柱時,該柱I端彎矩=梁塑性彎矩與柱塑性彎矩之較小值,即塑鉸可能在梁端或柱I端
- 構架內之joint兩端如為懸臂梁時,該懸臂梁不會產生塑性鉸